學術成果
【學術期刊論文】標註*者為通訊作者 (以下 citations 取自 Google Search)
2021
2021
2020
2016
2013
2011
2010
2008
2007
林良陽、陳隆輝*、李宜紜 (2021),“探討網站自我客製化程度與商品價值對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專業素養為調節變項”,慈濟科技大學學報,第十期(總三十四期),71-112頁 (2021/06 發行)。
林良陽*、楊晶雅 (2021),“碩士在職專班課程設計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互動行為與社會支持為調節變項”,慈濟大學教育研究學刊,第十七期,167-205 頁 (2021/02 發行)。
林良陽*、張育維 (2020),“新創文創公司之辨識能力、社會資本與策略性資源對創新績效之影響”,管理研究學報,第20卷,25-67 頁 (2020/12 發行)。
Wei, Y. C.*, Chang, C. C., Lin, L. Y., and Liang, S. C. (2016), “A fit perspective approach in linking corporate image and intention-to-apply,”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Vol.69, No.6, pp.2220-2225. (SSCI ; Impact Factor=1.48 ; citations 92 ; 2016/06 發行)
林良陽*、吳思華、項維欣、楊燕枝 (2013),“智慧資本與動態能耐對研發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管理評論,第32卷,第4期,51-80 頁(本篇論文榮獲 2015 年第五屆聯電經營管理論文獎佳作獎)。(TSSCI)
Chiang, T. A.*, Lin, L. Y., Che, Z. H., and Chuang, C. L. (2011), “A benchmark-based hybrid evaluation methodology for selecting the best design chain partners,” Journal of Quality, Vol.18, No.5, pp.425-436. (EI ; citations 3)
Lin, L. Y.* and Lo, Y. L. (2010),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ross-nation R&D Institu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Business Management, Vol.8, No.1, pp.9-19. (NSC 96-2416-H-017-004) (EI ; citations 17)
Lin, L. Y.*, Wu, S. H., and Lin, B. S. (2008), “An empirical study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measurement on R&D depart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Vol.5, No.3, pp.217-240. (citations 24)
Wu, S. H., Lin, L. Y.*, and Hsu, M. Y. (2007), “Intellectual capita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9, No.3/4, pp.279-296. (SSCI ; Impact Factor=0.356 ; citations 282)
【專利權】標註*者為通訊作者
一、發明專利
-
林良陽*、林暐哲(2015),“緊急救援警示方法及其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號:I475526,獲證日期:03/01/2015,專利權期間:03/01/2015~11/02/2031(申請日期:11/03/2011,申請案號:中華民國100140065 號。公開日:05/16/2013,公開編號:TW 201320022 A1)。
-
林良陽*、陳藝文、莊沛倫、洪振男(2014),“無線通訊影像傳遞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號:I434231,獲證日期:04/11/2014,專利權期間:04/11/2014~05/18/2031(申請日期:05/19/2011,申請案號:中華民國 100117539 號。公開日:12/01/2012,公開編號:TW 201248555 A1)。
-
林良陽*、王宏文(2013),“棒球即時裁判輔助系統”,中華民國發明專利,證書號:I388355,獲證日期:03/11/2013,專利權期間:03/11/2013~05/20/2029(申請日期:05/21/2009,申請案號:中華民國098116924 號。公開日:12/01/2010,公開編號:TW 201041629 A1)。
-
Liang-Yang Lin* and Hong-Wen Wang(2013), “Detachable Solar Thermal Coat Assembly with Carbon Nanocapsule Composite Material”,美國發明專利,證書號:US 8,370,965 B2,獲證日期:02/12/2013,專利權期間:02/12/2013~06/06/2030(申請日期:06/07/2010,申請案號:美國 12794783 號。公開日:02/10/2011,公開編號:US 2011/0030120 A1)。(本項專利權已技術移轉)
二、新型專利
-
林良陽*、李美花、王郁淳(2023),“芳香口罩結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640261(專利權期間:04/21/2023~12/19/2032)
-
林良陽*、許峰銘、林亞萱(2023),“磁性造型積木組合”,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639862(專利權期間:04/11/2023~12/14/2032)
-
林良陽*、林暐哲(2015),“具多重膜結構之塑膠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495298(專利權期間:02/11/2015~10/04/2022)
-
林良陽*、蔡宗翰(2011),“可拆卸太陽能機車把手套保暖組”,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415099(專利權期間:11/01/2011~05/11/2021)
-
林良陽*、王宏文、張益誌、許筑雁、洪振男、蘇玉姍、楊博翔(2010),“可拆卸式太陽能複合材料保暖衣組”, 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373127(專利權期間:02/01/2010~08/05/2019)
-
劉上嘉*、林良陽(2010),“多層變色貼紙結構”,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374979(專利權期間:03/01/2010~09/14/2019)
-
林良陽*、王宏文(2009),“車用太陽能降溫裝置”,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365460號(專利權期間:09/21/2009~05/20/2019)
-
林良陽*、劉上嘉(2009),“雙重隔音式耳機”,中華民國新型專利,證書號:M363754號(專利權期間:08/21/2009~04/22/2019)
【技術移轉】
-
11/26/2013 與芊莉企業簽訂技術移轉合約(技術交易標的:“Detachable Solar Thermal Coat Assembly with Carbon Nanocapsule Composite Material”,美國發明專利有償讓與,專利證書號:US 8,370,965 B2)。
【策展】
-
2020/06/15~06/18 假本校綜合大樓三樓 4301 室舉辦四天展覽:「聯漪」繪本動畫創作展,展出 23 創作人共 6 部影音繪本作品,展出內容包括:創作歷程、光雕作品、紙本繪本、影音短片、周邊商品等。主辦單位:本校數位人文創新管理學分學程 (年度成果展)。策展人:林良陽。指導教授:陳立民、林維俞、林學志、李松庭、林良陽。
-
2019/06/03~06/14 假本校進修學院大樓一樓藝術長廊舉辦 12 天展覽:數位人文創新管理成果展,展出 36 創作人共 9 部影音作品,展出內容包括:掛圖作品、影音短片等。主辦單位:本校數位人文創新管理學分學程 (年度成果展)。策展人:林維俞、林良陽。指導教授:余嬪、陳立民、陳碧祺、孫祖玉、林維俞、林良陽。
-
2017/10/19~10/21 假本校藝術中心舉辦三天大型展覽:「跨領域 ‧ 數位內容創作」繪本影音聯名展,展出 22 創作人共 9 部影音繪本作品,展出內容包括:創作歷程、紙本繪本、影音短片、音樂、電子書、VR 與周邊商品等。感謝本校教育學院與事業經營學系共同主辦本次展覽,也感謝全誠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的支持與贊助。策展人 / 指導教授:林良陽。
【專書章節】標註*者為通訊作者
-
林良陽(2009),創意構想發展與新產品開發研究。收錄於「特色教學研究(Distinguished Teaching Research)」專書第3章,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學發展中心主編,頁69-107,台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
林良陽(2007),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智慧資本與動態能耐對研發團隊創新績效的影響」(本文榮獲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2007年博士論文獎佳作獎)(被引用 29 次)
-
吳思華、許牧彥、林良陽*(2006),智慧資本運用能耐。收錄於「智慧資本管理」專書第13章,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台灣智慧資本研究中心主編,頁325-359,台北:華泰文化出版。
-
林良陽(2002),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衡量研發機構智慧資本之研究—以工研院光電所為例」(被引用 51 次)
【研討會論文】標註*者為通訊作者
一、國外研討會論文
-
Wei, Y. C.*, Lin, L. Y., and Liang, S. C. (2015), "Corporate image, person-organization fit, and intention to apply: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recruitment messages", 3rd Glob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Management, August 17-18, in Singapore.
-
Liang-Yang Lin*, Ming-Hsueh Chen, and Yi-Chin Hsieh (2014), “Impact of R&D Department’s Core Rigidity and Collective Efficacy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2014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July 3-5, in Osaka, Japan. (NSC 102-2410-H-017-024)
-
Liang-Yang Lin* and Chu-Yen Hsu (2012), “Impacts of Web 2.0 Characteristics and Knowledge Innovation on Print Media’s Content Websites”, 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Business and Information, July 3-5, in Sapporo, Japan. (NSC 99-2410-H-017-003-MY2)
-
Liang-Yang Lin*(2010), “The Role of R&D Team’s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Combinative Capabilities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10th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Scholarly Associations of Management World Congress (10th IFSAM World Congress), July 8-10, in Paris, France. (NSC 97-2410-H-017-035-MY2)
-
Liang-Yang Lin* and Yu-Ju Lo (2008), “Knowledge cre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cross-nation R&D institutes”, 2008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8 MIC), November 26-29, in Barcelona, Spain. (NSC 96-2416-H-017-004)
-
Liang-Yang Lin*, Yu-Lu Lo, and Se-Hwa Wu (2006), “The influence of knowledge integration o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ical cooperation”,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EuropeanAcademy of Management (EURAM), May 17-20, in Oslo, Norway.
-
Liang-Yang Lin* and Se-Hwa Wu (2005), “Mobilizing factor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Connota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Technology (IAMOT), May 22-26, in Vienna, Austria. (citations 2)
-
Se-Hwa Wu, Liang-Yang Lin*, and Mu-Yen Hsu (2005), “Intellectual capital,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organizational innovative performance”, 2005 McMaster World Congress, January 19-21, in Hamilton, Ontario, Canada.
二、國內研討會論文
-
林良陽、董文義*(2021),“從類比黑膠唱片重新復甦現象,反思數位創新的發展 :以創新的用途理論觀點”,2021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臺中:東海大學承辦,2021年11月27日。
-
林良陽、龔文川*(2021),“以整合型社會交換理論探討散熱風扇產業製造商與供應商之互動關係”,2021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臺中:東海大學承辦,2021年11月27日。
-
林良陽、王姿尹*(2019),“金融服務業行動銀行的價值創造與消費者行為分析-以E銀行為例”,201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桃園:龍華科技大學承辦,2019年11月15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最佳論文獎)
-
林良陽、蘇文星*(2019),“疆界理論及工作要求對工作家庭衝突的影響-以非工作時間使用行動即時通訊為例”,201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桃園:龍華科技大學承辦,2019年11月15日。
-
林良陽、陳紀堯*(2019),“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業務服務人員之自我效能與成就動機對科技使用意圖的影響—以高雄市某不動產仲介經紀業為例”,201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桃園:龍華科技大學承辦,2019年11月15日。
-
林良陽、陳金宏*(2018),“以修正後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民眾體驗自駕公共運具對使用意願之影響-以高雄市自駕小巴試乘計畫為例”,2018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高雄:義守大學承辦,2018年11月30日。
-
林良陽*(2018),“創新管理--人文與數位科技的交會”,2018大學創新學制與教學實踐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教育部指導,國立清華大學主辦,中華民國國立大學校院協會、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協辦,2018年10月26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佳作獎)
-
林良陽*(2018),“管理領域之環境永續議題與創新課程設計”,2018大學之社會責任國際學術研討會,南投埔里: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部、科技部指導,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國際文教與比較教育學系承辦,國立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教育學院、科技學院、管理學院、大學與地方政府推動地方人文發展計畫、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學會共同協辦,2018年4月28日。
-
林良陽*(2017),“以解決問題為導向之創新教學設計”,創新時代的教育:2017創新教育與教學科技論壇,台中:逢甲大學。教育部指導,逢甲大學主辦,中區區域教學資源中心協辦,2017年6月2日。
-
林良陽*(2017),“建構與實施綠色創新教學之實作專題課程”,2017年統整課程與創新教學研討會,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教育部主辦,教育部國小師資培用聯盟承辦,清華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協辦,2017年4月29日。
-
林良陽*、吳芳菁(2016),“偏鄉教育、產學投入與在地知識之整合與創新:動態能耐觀點”,2016年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國立政治大學主辦,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共同協辦,2016年11月12~13日。
-
林良陽、張育維*(2016),“社會資本與策略性資源對新創文創廠商創新績效之影響:動態能耐觀點”,2016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中:亞洲大學承辦,2016年11月4日。
-
林良陽、張育維*(2016),“辨識能力、社會資本與策略性資源對新創文創產業創新績效之影響”,2016年跨校聯合學術研討會—經營管理暨資訊科技研討會,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系、亞博出版社主辦,長榮大學經營管理所、長榮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國立嘉義大學企業管理系共同合辦,2016年6月17日。
-
林良陽*(2015),“創意與創新管理”,2015年大學創新教學研討會,新竹: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部指導,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主辦,玄奘大學協辦,2015年7月7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優等獎)
-
林良陽、黃品沂*(2015),“購物網站的服務創新、品牌權益與顧客購買意願之影響”,2015年跨校聯合學術研討會,台南:長榮大學、管理資訊計算期刊、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主辦,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嘉義大學共同合辦,2015年5月15日。
-
易皇凱*、林良陽(2014),“不同廣告訴求、訊息調節焦點與綠色創新產品購買意願之關聯”,2014年台灣商管與資訊研討會,台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資訊管理系暨研究所主辦,國立台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學院、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科技學院共同協辦,2014年5月17日。
-
沈美慧*、林良陽(2013),“公務員之資訊需求、資訊尋求行為與知識分享關係之研究”,2013年五校聯合行政管理專題研討會,台南: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主辦,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學系、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暨公共事務學系、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共同協辦,2013年3月30日。
-
林良陽*、陳意婷(2013),“整合能力、開放式創新、技術僵固與團隊創新績效之關連”,2013年產業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高雄市分會、高雄市科技管理學會共同主辦,2013年1月11日。(NSC 99-2410-H-017-003-MY2)
-
陳隆輝、林良陽、柯立倫*(2013),“網站的自我客製化程度、知識分享對消費者知覺玩興之影響”,2013年產業創新與科技管理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高雄市分會、高雄市科技管理學會共同主辦,2013年1月11日。(NSC 99-2410-H-017-003-MY2)
-
林良陽*(2012),“台大無線奈米生醫團隊:20天的抗煞一號創新之旅”,第二屆管理個案研討會,管理評論主辦,地點:國立台北大學,2012年11月2日。(NSC 96-3114-H-004-001)
-
林良陽*(2012),“警方『綠色』辦案新營運模式”創意方案,2012年國科會跨領域團隊申請計畫說明會暨跨領域社群媒合研討會,國科會綠色科技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主辦,地點:國立台北科技大學,2012年6月29日。(入選國科會工程處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2012年第三屆創意方案加值標的」)
-
林良陽*、蔡宗翰(2012),“從AMOLED技術的專利分析與比較來看廠商的競爭優勢--以三星電子與友達光電為例”,2012年商管與資訊研討會,台灣資訊系統研究學會、國立台北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國立台北科技大學資訊與運籌管理研究所、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商學研究所共同主辦,台北:國立台北商業技術學院承辦,2012年5月26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佳作論文獎)(NSC 99-2410-H-017-003-MY2)
-
林良陽、陳隆輝、李宜紜*(2011),“網站的自我客製化、美感設計與消費者效用之關連:交易成本理論觀點”,2011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中:國立中興大學、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共同承辦,2011年12月9~10日。(NSC 99-2410-H-017-003-MY2)
-
林良陽、陳意婷*(2011),“開放式創新、技術僵固性與企業競爭優勢之關連”,2011年第六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雲林: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2011年11月4日。(NSC 99-2410-H-017-003-MY2)
-
林良陽、謝宜秦*、蔡宗翰(2011),“以科技為基礎的服務創新:以救護車運送傷病患流程之改良為例”,2011年第六屆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雲林:中華商管科技學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共同主辦,2011年11月4日。(NSC 99-2410-H-017-003-MY2)
-
林良陽、張益誌*(2010),“路徑相依性、領導慣性、結構慣性對研發團隊核心僵固性與創新績效的影響”,2010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新竹:國立清華大學、國立交通大學、工業技術研究院與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共同承辦,2010年12月9~11日。(NSC 97-2410-H-017-035-MY2)
-
林良陽*(2010),“銀髮族太陽能奈米碳球複合材料保暖衣組” 創意方案,2010年國科會跨領域團隊申請計畫說明會暨跨領域社群媒合研討會,國科會綠色科技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主辦,地點:台中逢甲大學,2010年12月8日。(入選國科會工程處跨領域創意加值推動計畫「2010年第二屆創意方案加值標的」)
-
林良陽、許筑雁*(2010),“Web2.0特性與知識創新對不同屬性平面媒體內容網站績效之影響”,2010年第九屆管理新思維學術研討會,台北: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主辦,2010年11月5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電子商務管理組最佳論文獎)(NSC 97-2410-H-017-035-MY2)
-
林良陽、張益誌*、蘇玉姍(2010),“影響研發團隊核心僵固性的因素之研究”,2010年第十一屆永續發展管理研討會,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主辦,2010年5月28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優良論文獎)(NSC 97-2410-H-017-035-MY2)
-
林良陽、楊博翔*(2009),“不同動態環境下的企業動態能耐”,2009年第七屆新世紀優質企業理念與價值創造研討會,台北:輔仁大學與財團法人豐群基金會共同主辦,2009年12月19日。(NSC 96-2416-H-017-004)
-
林良陽、許筑雁*(2009),“Web2.0網路時代下對平面媒體經營模式影響之探討”,200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北:大同大學承辦,2009年12月11~12日。(NSC 97-2410-H-017-035-MY2)
-
林良陽、楊博翔*(2009),“動態能耐與企業競爭策略之關係”,2009年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北:大同大學承辦,2009年12月11~12日。(NSC 96-2416-H-017-004)
-
林良陽*、歐素華(2008),“科技創新組合型態—以無線奈米生醫研發團隊為例”,2008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承辦,2008年12月12~13日。(NSC 96-3114-H-004-001)
-
周宗穎*、林良陽(2008),“商學院學生策略個案自主性學習障礙之研究”,2008創造力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教育部指導,國立政治大學主辦,2008年10月20~21日。
-
林良陽*、吳思華(2007),“智慧資本、動態能耐與研發團隊之創新績效”,2007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中:台中市科技管理學會、逢甲大學共同承辦,2007年12月14~15日。
-
林良陽*、吳思華(2006),“韓國企業研發部門動態能耐之實證研究”,2006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承辦,2006年12月8~9日。
-
林良陽*、羅育如、吳思華(2005),“知識的融合與組合對跨國科技合作的影響”,2005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年會暨論文研討會,中華民國科技管理學會主辦,台南:國立成功大學承辦,2005年12月8~10日。(本文榮獲本次研討會論文獎佳作獎)
-
林良陽*、蔡文鈞、吳思華(2004),“危機情境下研發團隊的動態能耐因素之研究:以SARS事件對組織之衝擊為例”,第一屆創新與管理學術研討會,台北:實踐大學主辦,2004年12月17日。
-
Se-Hwa Wu, Liang-Yang Lin*, and Mu-Yen Hsu (2004), “Mobilizing factor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A case study”, 2004 International Intellectual Capital Conference, October 11-13, in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Taipei City, Taiwan.
-
林良陽*、溫肇東、許牧彥(2003),“金融風暴後韓國創投公司對數位內容產業新創事業的影響之研究”,韓國數位內容產業創新研討會,台北:經濟部技術處,2003年7月21日。